墓碑,墳墓即逝者或者亡靈的安身之處。所謂安身之處,就如同世人所居住的房子一樣,講求朝向,通風、采光等條件。為方便區(qū)分,逝者或亡靈的處所稱為陰宅,活人所居住的處所謂之陽宅。
其中,正文主要是寫墓主人的姓名。對于逝者來說,姓名是其身份的顯著標志,寫在墓碑正中間、顯著的位置,且字體要寫得大一點,讓人一眼看到便知墓主人是誰。生年和卒葬期,一般字體要寫得較小一些,寫于墓碑右邊。落款寫在左邊,字體一樣要小一些。
為避免墓碑出現(xiàn)損壞、缺漏的情況,就要選擇堅固耐用、抗腐蝕抗風化的,由福建墓碑廠家生產(chǎn)加工的墓碑恰好可以滿足這種需求。在福建惠安,有著數(shù)量龐大的石雕石碑生產(chǎn)廠家,規(guī)模大小不一,制作的墓碑卻如出一轍的,豐富多樣,可以給消費者足夠多的選擇。且根據(jù)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,有不一樣的款式予以挑選。逝去的先人、祖先有安身之所,后人才可以安心的過好自己的生活,所以在我國有這樣一個傳統(tǒng),只要稍有條件的家庭,對于亡靈盡量做到厚葬。
墓碑作為殯葬用品,意義不僅僅是逝者的安息之所,也代表深刻的哀思和悼念,在主碑碑文的書寫是很重要的,不能隨意雕刻,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,碑文有著嚴格的雕刻格式內(nèi)容。
立碑不單單要選擇合適的墓碑款式,展現(xiàn)逝者遺容風貌的影像外,墓碑上的刻字內(nèi)容或繁多或簡約,表達既是哀思,也是榮譽?,F(xiàn)代父母和子女的情感已經(jīng)從遵從孝順轉(zhuǎn)變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,其墓碑碑文更像是逝者的一張名片,是寄托對逝者美好祝福和期望的載體。
墓碑始于周朝,是墓主的標志,其位置在墓前正中處(墓門口),以便后人祭祀。墓碑坐向應與墓中棺材坐向相同。墓碑一般用青石制作,以便長期使用。其規(guī)格為高4.8尺,寬1.2尺,厚0.2尺(用雙數(shù)不用單數(shù),圖吉利)。墓碑下端為基石,其內(nèi)糟以放進墓碑為準。碑文有兩種:一種是標名碑,一種是銘名碑,也稱“墓志”。民間碑一般為標名碑,也有在墓碑背面記述主人簡歷和功績的,這樣的碑,前面為標名碑,背面為銘名碑,是一碑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