沖孔管為2m~2.5m長、直徑為32mm 鋼管,下端為帶有5㎜~10㎜孔錐形管尖,上端連接沖孔管直徑相匹配的塑料軟管(或膠皮管),塑料軟管(或膠皮管)的長度根據實際需要配置;
根據人工沖孔輕型井點在太倉市規(guī)劃館工程基坑降水應用的情況來看,該施工工藝具有機具設備簡單、操作方便、降水效果好等特點,能夠有效地提高基坑邊坡的穩(wěn)定性、防止坑底流砂現象的發(fā)生。
特別適用于滲透系數為0.1~5.0m/d的土層及含有大量的細砂和粉砂的土層,亦適用于明溝排水易引起流砂、塌方的基坑降水施工。
井點管為2m長、直徑為25mm的聚乙烯PE管,下端1m長范圍內鉆Ф5mm梅花形孔(間距100 mm),鉆孔的部位及管的下端包尼龍窗紗二層,用12號鐵絲將尼龍窗紗繞緊,上端用聚乙烯PE管連接管與水泵連接。
井點沖孔,人工將沖孔管對準井點位置,啟動高壓水泵,水壓控制在0.4~0.8MPa,在高壓水沖擊下沖孔管開始下沉,并不斷地升降沖孔管。在射水與沖孔管沖切作用下,大約在5~10min時間之內,沖孔管可下沉2m左右,若遇到較厚的純粘土時,沉管時間要延長,此時可增加高壓水泵的壓力,以達到加速沉管的速度。沖擊孔的成孔直徑應達到100~150mm,井孔壁與井點管之間有一定間隙,以便于填充砂石,沖孔深度應比濾管設計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,當基坑附近沒有建筑、管線、道路時,坑中井點水位應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米為宜。
成孔后將井點管插入井孔,使井點管露出地面500mm,然后沿井孔壁與井點管之間倒入粒徑5-15mm瓜子片,使管底有500mm高,再沿井點管四周均勻投放2-4mm粒徑粗砂,上部1.0m深度內,用粘土填實以防漏氣。
井點使用時,應保持離心式自吸泵連續(xù)不間斷抽水。一般連續(xù)抽水3d~5d后,基坑形成地下降水漏斗,地下水位降落、基本趨于穩(wěn)定,即可進行基礎和地下構筑物的施工。井點降水時,應對水位降低區(qū)域內的建筑物進行沉降觀測,發(fā)現有沉陷或水平位移過大時,應及時采取防護技術措施。
井點成孔后,應立即下井點管并填入瓜子片、中粗砂濾料,以防塌孔。不能及時下井點管時,孔口應蓋蓋板,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內堵孔。井點埋設應無嚴重漏氣、淤塞、出水不暢等情況。
降水期間,現場設專人經常觀測,若抽水過程中發(fā)現真空度不足,應立即檢查整個抽水系統(tǒng)有無漏氣環(huán)節(jié),并應及時排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