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硫酸銅用途,海南硫酸銅,坡硫酸銅,馬硫酸銅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硫酸銅的化學性質(zhì):
1、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變成水合物。加熱后失去結晶水,加熱到102℃失去兩個結晶水;113℃失去三個結晶水;258℃失去全部結晶水;當加熱溫度達653℃時,開始分解生成CuO和SO3,在720℃時分解結束。
生成結晶水的變化如下:
在不同的溫度下發(fā)生的變化如下:
2、與活動順序位于銅以前的單質(zhì)發(fā)生置換反應,如鐵、鋅,但不能與過于活潑的金屬(如鈉、鉀等)置換。
3、與堿反應
與氨水反應,少量時生成氫氧化銅,過量時生成配合物硫酸四氨合銅。
現(xiàn)象: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,有藍色沉淀生成;繼續(xù)加入氨水,沉淀溶解,生成深藍色溶液。加入,有深藍色沉淀析出。
4、與鹽的反應
5、電化學反應
在中學和普通化學教育中,硫酸銅被用作原電池的電解液,通常作為陽溶液。例如,在銅—鋅原電池中,硫酸銅溶液中的銅離子從鋅中吸收電子,形成金屬銅。
硫酸銅儲存方法:
儲存于陰涼、干燥、通風良好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保持容器密封。應與酸類、堿類、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區(qū)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硫酸銅(cupric sulfate),無機化合物,化學式CuSO4。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。水溶液呈弱酸性,顯藍色。但從水溶液中結晶時,生成藍色的五水硫酸銅(CuSO4·5H2O,又稱),此原理可用于檢驗水的存在。受熱失去結晶水后分解,在常溫常壓下很穩(wěn)定,不潮解,在干燥空氣中會逐漸風化。
硫酸銅是制備其他含銅化合物的重要原料。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爾多液,用作殺菌劑。也用于電解精煉銅時的電解液。
物理性質(zhì)
外觀與性狀:無水硫酸銅為灰白色粉末,易吸水變藍綠色的五水合硫酸銅。
熔點:560℃。
密度:3.606g/mL (25oC)
蒸氣壓:7.3mm Hg(25oC)
溶解性:溶于水、甲醇。不溶于。
運輸注意事項:起運時包裝要完整,裝載應穩(wěn)妥。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墜落、不損壞。嚴禁與酸類、堿類、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。運輸途中應防曝曬、雨淋,防高溫。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清掃。
硫酸銅的制備方法:1.硫酸法
一種方法是將硫酸與銅混合加熱
此方法由于會產(chǎn)生有害氣體二氧化硫,因此實際應用較少
另一種方法是將銅粉在600~700℃下進行焙燒,氧化成為氧化銅,再經(jīng)硫酸分解、澄清除去不溶雜質(zhì),經(jīng)冷卻結晶、過濾、干燥,制得硫酸銅成品;
反應式如下:
2.電解液回收法
廢電解液(含Cu50~60g/L,H2SO4180~200g/L)與經(jīng)焙燒處理的銅泥制成細銅粉進行反應,反應液分離沉降后清液經(jīng)冷卻結晶、分離、干燥,制得硫酸銅成品;
3.化學濃縮結晶法
采用低品位氧化銅礦,粉碎至一定粒度,加入硫酸浸漬,加入溶銅沉鐵劑,獲得銅鐵比大于100的硫酸銅溶液,然后加入化學濃縮劑進行濃縮,排走70%~90%的水分,后經(jīng)蒸發(fā)、冷卻結晶、分離、風干,制得硫酸銅成品;
硫酸銅為藍色透明晶體。溶于水,微溶于稀而不溶于無水。無水硫酸銅粉末無水硫酸銅為灰白色粉末,易吸水變藍綠色的五水合硫酸銅。(無水硫酸銅化學式為CuSO4)
硫酸銅常壓下沒有熔點,受熱失去結晶水后分解,在常溫常壓下很穩(wěn)定,不潮解,在干燥空氣中會逐漸風化。硫酸銅為藍色不對稱三斜晶系的結晶,比重2.29。在常溫下化學性質(zhì)穩(wěn)定,易溶解水,在15℃水中可以溶解16.2%,其水溶液呈藍色,并呈酸性。在空氣中久置會逐漸失去結晶水,變成白色。
硫酸銅是藍色三斜晶系結晶,外觀亮籃色,粒度均勻,流動性好,溶于水,25℃時水中溶解度為23.05g,溶于稀,不溶于無水、、液氨。硫酸銅加熱至110℃失去四分子結晶水,250℃失去全部結晶水。650℃分解成氧化銅和三氧化硫。
農(nóng)業(yè)級硫酸銅可以用于殺滅。與石灰水混合后生成波爾多液,作為殺菌劑,用于控制檸檬、葡萄等作物上的。稀溶液用于水族館中滅菌 以及除去蝸牛。由于銅離子對魚有毒,用量嚴格控制。大多數(shù)只需非常低濃度的硫酸銅就可被殺滅,大腸桿菌也可以被控制。 此外,養(yǎng)殖業(yè)也用作飼料添加劑微量元素銅的主要原料。
化學教育硫酸銅通常被包含在兒童的化學實驗試劑中,用于晶體的生成試驗和電鍍銅實驗。因為它的毒性,不建議幼兒使用。硫酸銅常用于演示放熱反應,演示時將鎂條插入硫酸銅溶液中。硫酸銅還可以用來演示晶體失水風化和得到結晶水的過程。 在初中實驗考試中,利用硫酸銅與鐵發(fā)生的置換反應驗證質(zhì)量守恒定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