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刺嫩芽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刺嫩芽別名龍牙楤木、東北楤木、遼東楤木、刺龍芽等,為五加科楤木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。小枝棕色、疏生,多數(shù)長1~3毫米細刺,基部膨大;嫩枝上常有長達1.5厘米的細直刺。葉互生,二回或三回羽狀復葉,長40~80厘米;葉軸和羽片軸基部常有短刺;羽片有小葉7~11個,紙質(zhì)或膜質(zhì),闊卵形或橢圓狀卵形,長5~15厘米,寬2.5~8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至心形,少數(shù)闊楔形,邊緣疏生鋸齒,無毛或兩面葉脈有柔毛和細刺毛(圖1)。圓錐花序長30~45厘米,傘房狀,主軸短,長2.5厘米,分枝在主軸排列成指狀,密生灰色短柔毛;花黃白色;子房下位,5室,花柱5個,離生或基部合生。果實球形,黑色?;ㄆ?~8月;果熟期9~10月。種子腎形,千粒重1.4克左右。
"刺嫩芽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一般地塊均可正常生長,但不要在低洼易澇地塊栽植,適宜在荒山、荒坡、荒溝及果園四周成片或零星栽植,陰背坡有利于刺嫩芽的生長。為了節(jié)約土地,好不在耕地上栽植。
栽植密度
荒山荒坡可按行距一米,棵距0.5米,畝栽1200株左右,為了便于采摘和管理,選用大小行栽植模式好,具體方法是:行與第二行60~70厘米(小行),第二行與第三行1.5米(大行),第三行與第四行又變成小行,第四行與第五行則又為大行,以此類推。株距0.5米不變,畝栽1000~1200株左右。 [3]
平地栽植畝栽株數(shù)3000~4000株,每平方米栽6~8株,每隔2~3米寬留30~40厘米的作業(yè)道,便于采摘和管理"
"刺嫩芽春秋季節(jié)均可栽植,春栽在土壤化開20厘米以上時即可栽植,越早栽,成活率越高。秋栽在植株落葉后至土壤結(jié)凍前,進行栽植時要略深埋一點,春季開化時要定期查看,防止凍起來枯死。
遼陽地區(qū)春栽為好,栽植前要搞好建園設(shè)計,清理園中雜草雜樹,有條件的好在冬季前挖好定植坑,以利春季早一些栽植。 [3]
采收
栽后第二年即可采收商品菜,當芽菜長到10~15厘米時,就采摘,采摘時,手感不扎手,指甲能掐入即可采收。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,三年后,每年可采收2次,次采10天左右,可采第二次。"
刺嫩芽從播種至收獲需要1年的時間,次種植之后可以循環(huán)進行采摘,目前刺嫩芽在我國東北地區(qū)種植的比較廣泛,為了提高刺嫩芽的產(chǎn)量,需要及時的進行修剪,去掉頂部的葉片,促進側(cè)芽的生長,合理的澆水促進刺嫩芽的生長。
刺嫩芽播種的時間通常在春季,每畝地需要追施310千克的農(nóng)家肥,以及51千克的復合肥,將土地整平之后便可以進行播種了,在播種的時候可以在土質(zhì)中加入一些細沙,可以增加土質(zhì)的疏松透氣能力。
把摘好的刺嫩芽洗干凈,方開水鍋里焯一下,然后浸泡于冷水中,炒制前撈出瀝干水分。(刺嫩芽焯水的時間不要太長,撈出浸入冷水多泡一段時間,即可以保持其綠色,也可去除其苦澀之味)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