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貝母苗,浙貝母種苗價格,浙貝母種子批發(fā)
產(chǎn)品名稱 |
浙貝母苗價格,浙貝母種苗價格,改良浙貝母種子,浙貝母苗批發(fā) |
面向地區(qū) |
|
品種 |
浙貝母種苗 |
類別 |
中草藥類 |
凈度 |
98% |
應用場景 |
家庭園藝 |
等級 |
5 |
播種期 |
多季 |
繁殖方式 |
播種苗 |
盛花期 |
多季 |
浙貝母苗,浙貝母種苗價格,浙貝母種子批發(fā),浙貝母苗基地,亳州浙貝母種苗批發(fā),浙貝母種苗產(chǎn)地直供,供應浙貝母種子價格,怎么賣<P><FONT face=宋體>概述浙貝母又名元寶貝、大貝、象貝,是常用中藥材,具有清熱化痰,開郁散結(jié)的功能。為的“浙八味”之一。生產(chǎn)歷史亦有300余年,在國內(nèi)外享有盛譽。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.的鱗莖。原產(chǎn)于浙江鄞縣,近代上海、江蘇等地有引種栽培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生長環(huán)境浙貝母喜陽光充足而又涼爽、潤濕的氣候,怕高溫、干旱和積水。根的生長,9~10月下種的經(jīng)7~10天鱗莖基部萌發(fā)須根,至翌年2月下旬呈叢簇狀,新鱗莖基部已萌生新的肉質(zhì)粗壯須根,生長旺盛。莖葉的生長,鱗莖休眠期芽的分化已經(jīng)開始,9月分化顯著加快,至11月中旬分化基本形成,下旬主芽伸出鱗莖表面,但越冬前不出土,到翌年2月上旬前后主芽生長出土,2月下旬苗出齊,2月底3月初(苗高12~15cm)二稈露頭,3月上旬植株莖部萌生出1或2個側(cè)莖。開花結(jié)實期,花芽及葉芽在鱗莖休眠期已分化形成?,F(xiàn)蕾期在3月中下旬,花期為10~20天,結(jié)果期為4月中旬至5月卞旬,果實成熟需30~40天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種植技術浙貝母一般分為育種與商品貝母兩種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1、選地選種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1)育苗法:應擇向陽、溫暖、稍干燥,土層深厚疏松含有腐植質(zhì)的沙質(zhì)土壤,排水暢通的區(qū)域為宜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2)商品貝母栽培地:宜選生荒、向陽溫暖,土質(zhì)深厚疏松,含有較多的腐植質(zhì)土壤,灌溉排水便利的地方或板田均適合栽種貝母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3)選種:在寒露前5~10天選擇晴天土壤干燥時進行采種,邊挖邊選,并選大小一致扁圓形的鱗莖,鱗片兩瓣緊密合攏,沒有病蟲害和損傷的留作繁殖種子的種莖。選種應注意不能使種莖破傷或兩瓣分裂,以免損傷心芽。好是當天挖當天種,可以減少損傷與不定根的死亡。如果當天不能下種,挑回家暫儲藏,在挑運途中不宜裝滿,以免壓傷心芽發(fā)熱,到家后應立即攤于陰涼干燥的地方,時間不能擱置太久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2、繁殖與栽培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1)育種:下種應在寒露前5~10天,及早播種可使種根發(fā)苗多,生長茁壯,對提高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關系很大。栽種時嚴格挑選大小均勻的鱗莖,邊作畦邊下種,畦寬普通是120~220厘米,應注意適當密植,達到增產(chǎn)要求。行距13厘米,株距2厘米,行株之間略呈方形,使其通風和日照充足,減少植株倒伏和折斷。下種的深度13~17厘米,這樣可使產(chǎn)品結(jié)實兩瓣緊合。每667平方米可產(chǎn)600~750千克,除留種繁殖的種莖300~450千克外,可分出栽培商品用的鱗莖300千克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2)商品貝母的栽培:一般在寒露前后下種完畢(好是寒露前),畦內(nèi)寬度與育種同,種莖栽種要淺,切忌太深,恰與育種莖相反,栽種深度以5~6.5厘米為宜,過深鱗莖不易生長肥大,淺種可使種莖舒展,兩瓣容易分開。鱗片大,產(chǎn)量高,這是提高貝母產(chǎn)量的關鍵之一。由于淺種容易受凍,畦面鋪蓋廄肥或稻草,排除漬水,做好防凍工作。株行距可根據(jù)種莖大小決定,種大稍稀,種小稍密。種莖須分別大小下種,以免在同一塊地上,植株大小不一,管理不便。每667平方米可產(chǎn)鮮貝母600~900千克,加工后可得干貝母200~300千克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栽培管理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1、施肥:貝母是耐肥作物,且生長期短,立春出苗,立夏枯萎,生長旺期只3個月左右,施足基肥,才能貝母在生長發(fā)育過程中所需要的養(yǎng)分,同時也是增產(chǎn)的重要措施。并應根據(jù)育種和商品栽培的不同需肥情況,采取下列施肥方法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1)育種:一般是采用沙質(zhì)土壤,春季多雨,肥效容易流失,應施用廄肥與堆肥為主,以改變土壤結(jié)構,減少流失。在下種的同時,每667平方米施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,人糞500~1000千克,或用廄肥1000千克與棉子餅50~75千克混合作為基肥,由畦面開溝放下,然后覆土,以免蒸發(fā)與流失。如基肥不足,立春雨水期間,苗高3~6.5厘米時,用人糞250~500千克,加水稀施1次。繁殖種莖的時候宜少施氮肥,使種莖生長健壯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2)商品貝母:如前作物是芋頭(由于芋頭田多施廄肥,土壤疏松肥沃),可不再施用廄肥,只在立冬前后每667平方米施棉子餅75~100千克,作基肥即可。追肥計3次,第1次立春前后苗高3~6厘米時,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5千克,第2次在驚蟄前后結(jié)合中耕除草,施用硫酸銨7.5千克;第3次清明前后摘花后,施用硫酸銨7.5千克。追肥根據(jù)貝母鮮個大小,適時、適量的多次薄施,以減少流失,增加肥效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2、摘花:一般在春分后進行,當開始抽梢開花時,為了促鱗莖生長,避免養(yǎng)分損耗,應及時摘去花蕾,但不能過早或過遲,以植株頂部還有2~3朵花蕾含苞未放時采摘為宜。摘花宜在晴天進行,以免雨水從斷口侵入,引起植株的腐爛和發(fā)生病害。育種的貝母只摘花,不去花梢。商品貝母,先摘花,后摘去梢部6~10厘米,但不可摘去闊葉,否則會影響鱗莖生長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3、中耕除草:在貝母生長發(fā)育的各階段,勤中耕,多鋤草使田間清潔,土壤疏松,有利種莖和植株的正常成長。根據(jù)浙江產(chǎn)地經(jīng)驗,要做到多鋤、早鋤,田間無雜草。育種田中耕除草5~6次,第1次冬至前,貝母田間間作的蔬菜收獲后,進行中耕松土并將菜根鋤去,第2次幼苗出土后,淺鋤表土,第3次在雨水前后淺削畦地,第4次在清明前后結(jié)合施肥拔草,此時植株已枝葉茂盛,不宜中耕,第5次在立夏后,淺鋤并清除枯萎枝葉,第6次在間作物收獲后,中耕1次,將間作物的根部鋤去,以防漬水而致種莖腐爛。商品田的中耕可分3次,第1次在立春出苗后,第2次在雨水后,第3次在清明后鋤草,鋤草時要注意不傷苗、不踩苗和不鋤破地下種莖,以免造成缺株減產(chǎn)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4、灌溉排水:貝母育種田一般采用旱地,水源缺乏,灌溉較為困難。商品田對灌溉排水非常重要,如天旱時每隔7~14天灌溉1次,灌溉好在下午4~5點鐘或早晨為宜。灌水的深度以達到畦埂高度一半為宜,使土壤被水滲透后再行放水。掌握及時灌溉對貝母的生長發(fā)育極為有利。如遇天雨,隨時排除漬水,以防鱗莖腐爛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5、防治病蟲害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1)病害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灰霉?。河址Q“早枯”、“青枯”。病株先在葉片上出現(xiàn)淡褐色的斑點,以后逐漸擴大成灰色大斑?;ū缓蟾煽s、幼果被害后呈暗綠色而干枯。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發(fā)生,以氣溫在18℃以上,陰雨連綿時病害嚴重。防治方法:可用50%多菌靈或50%撲海因1000倍藥液噴霧,每隔7~10天1次,連續(xù)3次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黑斑病:從葉尖開始發(fā)病,葉色變淡,漸向莖蔓延,被害部位的病斑呈褐色水漬狀,在潮濕條件下,病斑上出現(xiàn)淡褐霉狀物。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危害,雨水多時發(fā)病較嚴重。防治方法:同“灰霉菌”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干腐?。罕缓[莖呈蜂窩狀,基部變青黑色。除冬季外,均可發(fā)生,尤以6~8月嚴重。防治方法: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作種子地;選擇無病蟲傷痕的種莖作種,種莖儲藏前或栽種前,用20%三氯殺螨砜1000~1500倍液浸種10~15分鐘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軟腐病:鱗莖受害后開始呈褐色水浸狀,蔓延很快,嚴重時鱗莖腐爛,具有酒酸味。防治方法:除選種、選地、注意排水外,可用300倍托布津液浸種10~15分鐘,配合應用各種殺菌劑和殺螨劑,并清除殘枝枯葉及田間雜草,防止傳播病菌,減輕危害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病毒?。褐仓耆静『笕~片呈褐色,變薄,有不明顯的斑點。防治方法:選用健壯鱗莖或選用抗病力強的品種,冬、春季清除殘枝雜草,加強田間管理;增施磷鉀肥,以增強植株抗病力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炭疽?。喊l(fā)病葉片上先出現(xiàn)淺褐色暈點,逐漸擴大呈棕色圓形或狹長形略有下陷的斑,并有明顯的褐色邊緣,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點。危害基部時,在基部和近葉腋處產(chǎn)生棕色縱向條斑,后期病斑縊縮,直至萎縮干枯。4月中旬發(fā)生,4月下旬、5月中旬嚴重。防治方法:清除病株殘體雜草,發(fā)病期用50%多菌靈每667平方米100g,加中性皂100g,加水120~150千克噴霧。每7~10天1次,連續(xù)3次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(2)蟲害: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蠐螬(金龜子幼蟲):多危害浙貝母鱗莖,4月中旬開始,過夏期為害盛。防治方法:進行水旱輪作,冬季清除雜草,深翻土地;用燈光誘殺成蟲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豆芫青(又名紅豆娘):以成蟲咬噬浙貝母葉片,嚴重時成片植株葉片被吃光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利用蟲的群集性,及時用網(wǎng)捕捉,并可用90%晶體蟲0.5千克,加水750千克噴霧,或用40%樂果乳劑800~1 500倍液噴霧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蔥螨:危害浙貝母鱗莖,主要發(fā)生在過夏期間。防治方法:嚴格選種,把腐爛有螨的鱗莖挑出。鱗莖起收后在室內(nèi)存放7~10天,使螨在干燥環(huán)境下死亡或離開鱗莖。播種前用殺螨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浸種;防治方法:防治干腐病、軟腐病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收獲與加工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1、采收:立秋后為采收期,以貝母植株全部枯萎,植株莖稈已脫離貝母鱗莖,鱗莖表皮呈淺黃色,這時貝母有效成分高,漿汁多,是商品貝母收獲適宜的時候。收獲時將元貝與珠貝分開,元貝即大鱗莖,直徑3~6厘米,鱗片形似“元寶”,俗稱“元寶貝”。珠貝形小,直徑在3厘米以下,兩瓣相連未去心蒂,形似“算盤珠”,俗稱“珠貝”。每667平方米可產(chǎn)鮮貝母600~900千克,每300千克鮮貝母加工后可得干貝母100千克,元貝占70%~80%,珠貝占20%~30%。采收貝母正值雨季,選晴天,并預測在三四天內(nèi)不致下雨方起土,否則不易保管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2、加工:加工手續(xù)大概分為洗泥、挖心、去皮、曬干4個步驟。將采收的貝母盛于竹籮內(nèi),放在河水中洗去泥土,將每個元貝挖開,挖去心芽,珠貝不需挖心手續(xù);加工時將元貝、珠貝分別處理,并裝進特制100厘米長船形木斗內(nèi),懸于三角木架上,由兩人操作兩端木柄,來往推動,使貝母互相摩擦至表皮脫凈漿液滲出為止,然后每100千克鮮貝母加石灰3.5千克,繼續(xù)推動撞擊,等沒有聲音時,貝母已全部涂滿石灰,再倒出盛放籃內(nèi),經(jīng)1夜,使石灰滲透,次日即利用日光暴曬6~7天,稍停1~2天再曬到表里純干。如起土后適逢陰雨,可在通風處攤放陰干,或用烘灶烘焙干燥,應注意火力不宜過猛,并經(jīng)常上下翻動,以免成為僵貝(熟貝母),延期烘焙則質(zhì)地疏松(俗稱松泡),均會降低品質(zhì)與藥效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藥材形狀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1、寶貝(大貝):為外層單瓣鱗片,略似元寶狀,長2~3.5厘米,寬1~2厘米。外表類白色至黃白色,內(nèi)表面白色或淡黃色,被有白色粉末。質(zhì)硬脆,易折斷,斷面白色至黃白色,富粉性,氣微,味苦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宋體> 2、珠貝:為完整的鱗莖,呈扁圓形,長1~2.5厘米,寬1~1.5厘米。表面類白色,外層鱗片兩瓣,肥厚,相互抱合,中央有皺縮的鱗葉及干縮的殘莖。氣微,味苦。</FONT></P> <STRONG>今年哪些藥材種植前景看好?種植中藥材不能盲目發(fā)展,應該合理搭配,周期長短結(jié)合,面積大小結(jié)合。一般來說生產(chǎn)周期長,技術要求高的品種,效益也很高:一年生的品種受市場供求影響較大,也較容易被囤積者操縱,所以風險較大:多年生的品種市場相對穩(wěn)定,但價格變化較明顯,持續(xù)時間較長,生產(chǎn)恢復需要時間較長:變家種的過渡品種,市場一直看好;大宗藥材品種發(fā)展起來較穩(wěn)定,價格較平穩(wěn);看漲的品種應在合適的價位應及時出手。 如果想大面積發(fā)展中藥材種植,應該先調(diào)查市場行情,了解余缺的信息,傾聽人員的意見,然后再決定發(fā)展什么品種,發(fā)展多少面積,有了相對穩(wěn)定的銷路后才能大面積發(fā)展,大家都知道,藥材少了是個寶,藥材多了是根草,需謹慎行事。在種植期間,應該及時了解市場行情,抓好田間管理,適時收獲,合理加工,適時出售,才能收到較好的效益。中藥市場在以下七個方面都顯示出的空間和需求:一在防病治病方面。二在保健品開發(fā)方面。三在有機食品、飲料方面。四在飼料添加劑方面。五在綠色有機農(nóng)藥方面。六在煙草行業(yè)方面。七在國際市場方面。涉及和進入中藥市場領域已無任何風險和懸念。此時切入,投入少。風險小。利益大。機會多多。注意把握。隨著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社會的進步,民族的整體素質(zhì)將待以提高,人們的市場意識將逐步增強,地價在上漲,勞動力在增值。到那時機會就真的不多了?,F(xiàn)在一些人感嘆的“掙錢是越來越難了”,到那時才真正凸現(xiàn)出來。一只饅頭,一個人吃剛剛好,如果十個人去搶,結(jié)果會怎樣?你能得到多少? 農(nóng)民想調(diào)整農(nóng)業(yè)種植結(jié)構,很多地區(qū)想發(fā)展藥材種植。為了協(xié)助廣大藥農(nóng)、藥農(nóng)及時掌握中藥材信息、克服盲目發(fā)展、合理地有計劃地種植中藥材致富。</STRONG>
查看全部介紹